抗體稀釋后的保存時間取決于多個因素,包括抗體的性質、稀釋液的成分、儲存條件以及是否添加穩(wěn)定劑等。以下是不同情況下抗體稀釋液的保存建議及注意事項,以幫助實驗人員優(yōu)化保存方案。
1. 短期保存(1-7天)
如果抗體需要在短期內重復使用,稀釋后可在4°C下保存1周左右。但需注意:
- 避免反復凍融:頻繁的溫度變化可能導致抗體聚集或降解,影響效價。
- 添加防腐劑:如0.02%疊氮化鈉(NaN?)可抑制細菌生長,但不可用于偶聯(lián)熒光或酶的抗體(可能抑制活性)。
2. 中長期保存(數(shù)周至數(shù)月)
若實驗周期較長,建議分裝后冷凍保存(-20°C或-80°C),并注意:
- 使用甘油或BSA:50%甘油可防止冰晶損傷,適用于-20°C保存;1% BSA或胎牛血清(FBS)能減少抗體吸附管壁。
- 避免反復凍融:每凍融一次可能降低抗體活性5-10%,推薦使用小體積分裝(如10-50μL/管)。

3. 特殊抗體的保存要求
- 熒光標記抗體:對光敏感,需避光保存(如用鋁箔包裹),并避免長期4°C存放(建議-20°C凍存)。
- 酶標抗體(如HRP、AP偶聯(lián)物):稀釋后穩(wěn)定性較差,通常建議現(xiàn)配現(xiàn)用,或添加1%明膠作為穩(wěn)定劑。

4. 穩(wěn)定性驗證
即使按標準條件保存,不同抗體的降解速率仍存在差異。建議:
- 定期檢測效價:通過Western Blot、ELISA等方法驗證活性。
- 觀察沉淀或渾濁:若出現(xiàn)絮狀物,可能已失效,需重新稀釋。
總結
抗體稀釋液的保存需結合具體實驗需求調整策略。短期使用可冷藏,長期保存應分裝冷凍,并注意添加劑的選擇。通過合理分裝和穩(wěn)定性監(jiān)測,可最大限度延長抗體的有效使用時間,確保實驗結果的可靠性。